口罩废料制成新型电池,能量密度接近锂电池
在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的背景下,口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医用口罩属于一次性用品,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重大负担。最近,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将口罩与电池联系在一起,同时为废旧口罩回收和电池供应紧缺两大难题带来了新思路。
俄罗斯国立科技大学(NUST
MISIS)的研究人员与来自美国、墨西哥的同事共同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以利用口罩废料来生产具有成本效益的超级电容器电池,电池外壳则由药品吸塑包装制成。相关研究发表在《储能杂志》(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2022年2月刊。
据了解,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是指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 ![]()
![]()
与传统的同类产品相比,这种新型电池具有高密度的存储能量和电容量,重量更轻且成本更低。此前,使用类似技术制造的电池能量密度约为每千克10瓦时(Wh/kg),而这种新型电池的容量已提升至每千克98瓦时。这意味着该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目前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后者的能量密度约为每千克100瓦时至265瓦时。
新型电池的制造步骤如下:首先,使用超声波对口罩材料进行消毒,浸入由石墨烯制成的“墨水”中,再在压力下压制材料,并加热到140℃,形成导电“颗粒”作为电池的电极。然后,在由新材料制成的两个电极之间,放置同样由口罩材料制成的绝缘隔层,再经过特殊电解液浸泡。最后,使用药品吸塑包装材料制成的保护壳进行覆盖。
据该校Anvar Zakhidov教授介绍,传统的超级电容器电池需要高达1000-1300℃的温度来进行热解碳酸化,而新技术将能耗降低了10倍。 ![]()
其中,性能最好的一版超级电容器电池在经过1500次充放电循环和1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放电后,仍保持82%的电容量。
此前,研究人员曾尝试使用各种多孔天然材料和废品来制造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包括椰子壳、稻壳、报纸废料、汽车轮胎废料等。然而,使用这些材料往往需要在特殊熔炉中进行高温退火(炭化)。由于石墨烯饱和度赋予它们的独特属性,口罩被证明是一种更加便宜且易于加工的材料。 目前,该团队研究出的新型电池可用于时钟、灯具等家用电器。未来,研究人员计划将这项新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站和其他类型的电池生产。 |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China Battery Industry Associ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4号1116室
邮编:100037
电话: 010-65251329
传真: 010-65599550
邮箱: cbiaweb@126.com
Copyright © 2013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京ICP备06063560号-1 京公网安备:11940899266-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