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
首页  > 协会信息 > 协会动态 > 文章详情
 

行万里 绘新途丨走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铁索桥

 2025-04-13 12:29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这座实验室正悄然崛起,不仅承载着科技创新的使命,更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3月 22 日上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电池产业链调研”活动,在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带领下,走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走访调研,探访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高地。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运营总监马晓威带领调研团一行参观交流。
       在展厅,马晓威详细介绍到,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四家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广东省科技厅为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府、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共建单位,总体规划1200亩,首期计划投资经费超过50亿元。
 
实验室布局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致力于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目标是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
   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室聚焦材料领域基础科学前沿问题,针对我国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始性重大突破。例如,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黄学杰团队,以升级锂离子电池为目标,研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且更具经济性的电极材料,并开发配套的电解质和电池应用技术。

据了解,已开发出循环10000次能量保持率大于80%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正极加锂材料技术,该技术已应用国内头部电池企业。另外,比能量大于230Wh/kg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高比容量硅锡负极材料技术;能量密度大于600Wh/L的普及型高电压镍锰酸锂动力电池及材料技术,和能量密度大于1000Wh/L的高端型动力电池及材料技术正在开发中。实验室投入10亿元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微加工与器件平台、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材料计算与数据库平台、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先进、系统的通用性技术服务。目前,公共技术平台开放设备180多台套,累计服务客户超500家,提供了超30万小时的各类检测和微纳加工技术服务 。

  创新样板工厂是实验室科技成果进行小、中试孵化的物理载体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其中13家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入选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实验室通过“关键核心材料 + 创新平台资源”模式,加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要素向东莞集聚,形成能源材料、节能减排、半导体材料、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内核。
  
同时,实验室与企业开展并购合作,借用企业产线,基于实验室科研成果提高出厂产品品质,以此加速科研成果进入生产和销售;利用实验室的自我创新能力撬动与下游产业合作,通过底层创新成果吸引下游产业集聚,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实验室采取“先奖后投 + 作价入股”的方式,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将团队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至产业化公司,把80%的收益权奖励给科研团队,并通过成立基金为初创公司提供投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流入。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卓越的科研成果,在材料科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我国材料产业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引领着材料科学的新时代。
  
本次调研活动由通辽经开区、SGS、上海电力大学、洛仑兹、丹泊仪器、达索、杰成新能源、昆联新能源、三胜新材料、安徽中鼎、复创大数据支持。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China Battery Industry Association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4号1116室
邮编:100037

电话: 010-65251329
传真: 010-65599550
邮箱: cbiaweb@126.com

Copyright © 2013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京ICP备06063560号-1 京公网安备:11940899266-4001